中国教师资格网首页 > 教师资格 > 考试动态 > 正文

从一道有争议试题看“想象”与“联想”的区别

点击数:313 发布时间:2025-09-02 收藏本页

阅读正文

从一道有争议试题看“想象”与“联想”的区别


推荐信息:教师资格证报名网址 教师资格证考试成绩查询 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哪几科 公益讲坛

中公教师招聘考试全国巡讲在线预约


在微博上,有学生曾问了中公教师网如此一道题:

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,这一思维过程是。

A.联想 B.幻想 C.理想 D.想象

对于这道题的争议集中在A和D两个选项上,网上不少人给出的答案是联想,假如你去百度一下这道题,百度上网友给出的答案也是联想,但这是一个不够专业的答案,正确的答案应该是D想象。

第一,从概念上看,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,它有两个特征:一是有关性,即两事物之间有肯定关联;二是内容单薄,联想到的事物一般不具备具体的形象。譬如看到落叶想到了秋季,这就是联想。但假如进而在头脑中出现了关于秋季的很多画面或情节,这就是想象了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联想可以看成是想象的初级阶段或者说是想象的开端。

再看想象的概念,想象是对头脑中已经储存的表象进行再加工,进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。依据这个概念,大家可以发现,判断一个思维过程是联想还是想象,大家还可以以是不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为标准。联想是由一个事物进而想起与之有关的另一个事物,譬如看到星星这个词,有人立刻想到张杰,有人立刻想到都教授,这个过程中并没对星星这一事物进行再加工。而读到王维的诗句,在头脑中产生了诗句所描绘的景色,这个过程是读者借助自己头脑中已有表象,结合诗句,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。

换句话说,假如读者看到王维的诗就想起了自己过去看到过的一幅画,这是联想;假如读者看到王维的诗句,就在脑海中产生了画面感,如读到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就仿佛看到了塞外边陲的风光,大漠、孤烟、长河、落日等形象是你之前在图片或者电视上看见过的,是你头脑中存储的表象,当你依据王维的诗句把它们组合到一块形成了一幅画面,这个就是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。

鉴于真相只有一个,所以中公教师网提醒各位考生,对于存在争议的问题要深入研究,方能得到准确的答案。

中公教育分析

有关推荐:

教师资格备考: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

中公教育指导:西方教育家

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基本能力备考指导

考试试题推荐:

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常识与教学能力(初中英语)

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学科常识与教学能力(高中英语)

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

上一篇: 下一篇:班主任与班级管理

中国教师网,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官网,为您提供2025年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,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,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,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与科目,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,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,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服务。

Copyright(c)2018-2025 中国教师资格网(https://www.dzryhb.com/)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

中国教师资格网(https://www.dzryhb.com/)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