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教师资格网首页 > 教师资格 > 考试动态 > 正文

《导体和绝缘体》教学设计

点击数:606 发布时间:2025-09-01 收藏本页

阅读正文

《导体和绝缘体》教学设计

《导体和绝缘体》教学设计

1、教学目的

【常识与技能】

了解什么叫做导体和绝缘体,并知道二者有什么区别,了解容易见到的导体和绝缘体。

【过程与办法】

通过演示实验,察看导体和绝缘体的差别,主动剖析产生现象是什么原因。

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】

通过演示实验培养求真务实、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,提升察看剖析能力。

2、教学重难题

【重点】

导体和绝缘体有什么区别

【难题】

通过察看演示实验理解电荷转移。

3、教学过程

环节1、新课导入

衔接导入: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,特别是摩擦起电是什么原因,是一个物体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。又举例子说明带点的物体与其他的物体接触有时会因此而失去电荷。从而引出问题,为何会由于接触而失去电荷。

环节2、新课讲授

察看演示实验

筹备了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,使A带电,B不带电。让学生察看A和B有什么区别,回顾常识。然后取出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,让学生察看A和B的金属箔张角变化。

然后第三使A带电,B不带电。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,察看A和B的金属箔张角变化。

剖析实验现象

让学生描述一下两个实验的实验现象,并说出两个实验的现象不同。提出假设讲解实验现象。引导学生讲解实验现象,特别是用金属棒连接的验电器。金属箔张开说明带电,金属箔张开角度变小说明带电量变小。大家上一节说过摩擦起电并非创造了电荷,只不过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。引导学生回答问题,金属棒连接的验电器应该怎么样讲解。最后给出讲解,金属棒链接的验电器中的电荷从一个验电器转移到了另一个验电器。而橡胶棒连接的验电器没发生什么变化,说明橡胶棒中并没电荷移动。并从此引出导体和绝缘体。

总结实验结论

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,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。有些物体容易导电,叫做导体。容易见到的导体有金属、人体、大地、石墨、食盐水溶液等。

这里提出一个问题,让同学们察看刚刚演示实验用的橡胶棒和金属棒的不同之处,特别是结构上有什么区别,等到学生发现金属棒上有绝缘柄时,继续提问,这个柄时起到什么用途的,为何不可以像橡胶棒一样直接用手拿着?

学生经过讨论可以得到结论,绝缘柄有哪些用途是使人体和金属棒之间绝缘,由于人体、金属、大地都是导体,人直接拿着金属棒的话电荷会伴随人体进入大地,从而看不到电荷在两个验电器之间转移的实验现象。

容易导电的叫做导体,有的物体困难导电,被称作绝缘体。容易见到的绝缘体有橡胶、玻璃、塑料等。在金属中,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,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,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。金属导电,靠的就是自由电子。

环节3、巩固训练

在一根导线中,什么部分是导体,什么部分是绝缘体,分不要说出他们有哪些用途。

环节4、小结作业

说一说大家日常的用电器中,什么是导体,什么是绝缘体,都起什么用途。

4、板书设计

《导体和绝缘体》教学设计

中公教师题库上线啦!点此进入题库,大量题,随性刷!


上一篇: 下一篇:高中英语《语法

中国教师网,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官网,为您提供2025年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,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,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,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与科目,教师资格证面试时间,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,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服务。

Copyright(c)2018-2025 中国教师资格网(https://www.dzryhb.com/)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

中国教师资格网(https://www.dzryhb.com/) 版权所有